1
大秦氏死後,白氏嫁進甯遠侯府,大秦氏的兒子顧廷煜便交給了白氏撫養,白氏雖是繼母,但是對顧廷煜卻很好,所以顧廷煜與她關係很融洽。
可是小秦氏卻背地裡故意挑唆顧廷煜,聲稱就是因為白氏嫁進侯府,這才導致他母親鬱悶憂憤而亡。
就此顧廷煜對白氏開始產生了深深的怨恨,白氏難產而死後,顧廷煜又將自己對白氏的恨意,轉嫁到了白氏的兒子顧廷燁身上。
顧廷煜因為母親的死,心裡一直鬱鬱寡歡,長年累月拖垮了身子。
雖說身患疾病,但是顧廷煜仍舊處處與顧廷燁作對,意圖扳倒顧廷燁,讓顧廷燁替母償債。
顧廷煜與顧廷燁鬥得不可開交的局面,本就是小秦氏樂見的,只有顧廷煜與顧廷燁兩敗俱傷,才能為小秦氏的兒子顧廷煒承襲爵位創造機會。
說起來,顧廷煜實際上是著了小秦氏的道,被小秦氏當了靶子。
這一點起初的顧廷煜可能沒有意識到,但是聰明如他,雖著年歲漸長,細細思量,他慢慢肯定就看清了小秦氏是在利用他對付顧廷燁,既然顧廷煜已經明白,白氏和顧廷燁都是無辜的,那麼他幹嘛還要處處與顧廷燁作對呢?
2
其實顧廷煜後來之所以還要處處與顧廷燁作對,無非是因為他不甘心罷了,他不甘心自己與顧廷燁同是將門虎子,但顧廷燁身體強健,虎虎生威,可以在疆場上施展抱負,而他自己呢,整日只能靠著湯藥續命,滿腹的智謀也只能湮沒在內宅的萬千算計之中。
顧廷煜臨終之前說了一段話:「如今小二出息的很了,娘您瞧我又給您丟人了,一樣都比不上小二。」
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,顧廷煜的話,透露出他內心對顧廷燁的羡慕嫉妒。
他之所以一直與顧廷燁作對,說穿了無非是不甘心因為身體的緣故輸給顧廷燁。
其實顧廷煜與顧廷燁的兄弟關係是很復雜的,彼此算計和看不慣中,又有一種深厚的理解。
顧廷煜雖說一直打擊算計顧廷燁,但不可否認的是,他是很了解顧廷燁這個弟弟的。
他知道顧廷燁正直善良有擔當,這也是為什麼臨終之前,他不惜得罪顧家所有人,也要將顧家祖宗基業和自己的老婆孩子通通交給顧廷燁的緣故。
作為甯遠侯府繼任的家主,他不能讓侯府在自己手上覆滅,所以他在祠堂與顧廷燁對話時,一針見血點破了顧廷燁的弱點,讓顧廷燁在自己死後也能保住侯府。
作為丈夫和父親,他在臨死之前殫精竭慮幫自己的妻子和女兒安排好了後路,他清楚侯府之中,小秦氏腹黑狠毒,四房和五房唯利是圖,只有將自己的妻子和女兒交到顧廷燁手上,才是最穩妥的,一來,顧廷燁人品他心裡很清楚,是一個值得託付的人,二來顧廷燁妻子盛明蘭也是一個厚道之人,把妻子和女兒交到他們手裡,顧廷煜可以安心離開。
顧廷煜算計陷害了顧廷燁一輩子,可是到頭來,卻將自己最重要的人都託付給了這個曾經的仇敵。
他不是不懂得顧廷燁的善良,也明白母親的悲劇與他無關,只是他不甘心自己輸給了顧廷燁。
3
顧廷燁曾經對明蘭說過一句話:「我這個大哥哥,果然是天底下最最厲害的人,他算得事從來沒有一件是不中的,若是他身子骨,沒有這麼弱,只怕我早已無翻身之日,顧家都沒我什麼事。」
顧廷煜嫉妒羡慕顧廷燁的才能,顧廷燁對顧廷煜何嘗沒有欽佩和欣賞呢?
這倆兄弟,明明彼此欣賞和理解,卻因為一段恩怨糾葛,鬥得死去活來,實在是令人可悲可歎。
好在顧廷煜臨死之前放下了這段恩怨,承認了自己與顧廷燁的兄弟之情。
只可惜悔悟的太晚,其中傷害太深,彼此原諒很難,只能釋懷罷了。
顧廷煜心智聰慧,卻因為一份不甘心和怨恨,給自己挖了一座墳墓。
人這一輩子,認清自己,懂得知足,放下不甘,是很重要的。
不管是家財萬貫還是權勢滔天,倘若心有不甘,就很容易因為這份不甘的執念,從而走上錯誤的道路。
就拿《知否》裡的另一個角色林噙霜來說,林噙霜作為盛紘的小妾,她的吃穿用度已經比大娘子王若弗還要體面了,可是林噙霜內心仍舊不甘,她不僅試圖挑戰主母威嚴,還想著讓自己的女兒墨蘭越過嫡女,將來嫁得比嫡女還要尊貴。
為了幫墨蘭嫁進伯爵府,林噙霜不惜將盛家的前途和聲譽都踩在腳底下,結果墨蘭確實如願以償嫁給了梁晗,但是墨蘭的能力和手腕,根本就不足以應對伯爵府復雜的情況,她拼盡性命將自己女兒送進豪門,等于把她推進了火坑,而她自己呢,也因為危害到盛家利益,被盛紘給活活打死了。
所以說, 懂得知足,放下不甘,有時候也是一種明哲保身。
不管是顧廷煜還是林噙霜,他們的悲劇,都是源于自己不甘的執念。
顧廷煜縱然體弱多病,但是命運對他也並不是全無憐惜,至少他有一個對他忠心愛護的妻子和一個聰明伶俐的女兒。
可是顧廷煜看到的卻盡是自己病弱的這一缺點,因為自己病體孱弱就不甘心顧廷燁比他強,非得與顧廷燁作對,到頭來他挖空心思算計顧廷燁,結果只能讓自己思多傷神,病情愈發加重,以至于最後終是搭上了性命。
若是顧廷煜能夠早點放下不甘的執念,好生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並且與顧廷燁這個弟弟聯手,侯府在他們手上,定然會更加繁榮昌盛,奈何他因為一份不甘,葬送了自己一生。
佛家有雲:「一念放下,萬般自在。」
這個放下,在我理解,不是放過別人,而是放過自己。
任何煩惱和痛苦的來源都是因為心中含有執念,這份執念,不僅灼傷了自己,還為難了別人。
所以,懂得放下,才能得大自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