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如懿傳中,皇上自登基以後就將寒部當做一塊難啃的硬骨頭。因為寒部地處偏遠不好控制,加上其驍勇善戰,所以皇上一直不敢動寒部,且對其有忌憚。
不過寒部一直是以准葛爾為依靠的,也就是說,准葛爾是皇上應該更為重視的一塊地。
為此,在皇上剛登基之時,太后就忍痛割愛,將端淑長公主派去准葛爾和親。
可是天有不測風雲,達瓦齊將端淑長公主的丈夫殺害,然後篡位,成了准葛爾的首領。不過,因為他自知能力不足與大清抗衡,自願投靠大清,但也提出了一個置換條件——要想讓他歸順,就將端淑長公主賜給他做正妻。
當時,朝廷國庫不豐盈,加上水患頻繁,皇上猶豫了,但是,最重要的原因是皇上怕如果不答應達瓦齊,他會趁機聯合寒部進犯。說白了,還是對寒部有些忌憚。
也正是因為這樣,皇上最後答應了達瓦齊,將端淑長公主嫁給他。
可是得了公主的達瓦齊並未消停,他屢屢挑戰大清權威,最終惹怒皇上,使得皇上最終決定派兵收服准葛爾。就連皇上也沒有想到,這場戰爭竟然節節勝利。
收服准葛爾後,皇上唯一的心頭大患便只剩了寒部。而寒部也很有眼色,眼看自己的老大哥准葛爾都被征服了,便趕忙向皇上遞去投誠的意思,獻上了九尊珍貴的和田白玉。
驚蟄時分,如懿在扇面上寫著,「一候桃花、二候棣棠、三候薔薇」。而寒部首領也送來了自己女兒的畫像,聽說這位公主不僅貌若天仙,還深受部落百姓的愛戴。所以寒部首領送來畫像,無非就是想要表現投誠之意,另加和親。
轉眼就馬上要到春分,如懿又寫道,「一候海棠、二候梨花、三候木蘭」,海蘭看後,說,「雖然宮中已經百花齊放,但異域的奇花異草也屬難得。」隨後,她又問如懿是否聽說兆惠將軍從寒部帶回一位公主?
如懿說,能讓兆惠將軍千里送回來的人,一定非同一般。
這裡的驚蟄和春風,用了二十四花信風:
小寒:一候梅花、二候山茶、三候水仙;
大寒:一候瑞香,二候蘭花,三候山礬;
立春:一候迎春、二候櫻桃、三候望春;
雨水:一候菜花、二候杏花、三候李花;
驚蟄:一候桃花、二候棣棠、三候薔薇;
春分:一候海棠、二候梨花、三候木蘭;
清明:一候桐花、二候麥花、三候柳花;
穀雨:一候牡丹、二候酴糜、三候棟花。
二十四番花信風不僅反映了花開與時令的自然現象,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這種現象來掌握農時、安排農事。
不久,兆惠將軍就將寒香見公主帶了回來。寒部公主向皇上獻舞,皇上第一眼見到她便移不開眼。
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。原本寒香見是有一個青梅竹馬的未婚夫的,此次和親打亂了她原本的生活,父親逼迫她與未婚夫分開,將她送來和親,而她的未婚夫也因為追她而來,在路上遇到雪崩,慘遭喪命。
寒香見親眼看到未婚夫喪命,心下已經決定要殉情,所以在獻完舞後她便想一了百了,結果卻被皇上攔了下來。
原本太后和如懿見她這個樣子,都打算以命婦的身份將她安頓在驛館,但皇上已經被寒香見的美貌迷住,執意曲解太后的意思,將其安排在承乾宮,承乾宮,乃順承乾坤的意思,一般是寵妃住的地方,皇上心意已經十分明顯。
而寒香見的到來,也給本就搖搖欲墜的皇上和如懿的關係加上了一塊沉重的石頭。皇上的行為也開始變得逐漸離譜......
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