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風起洛陽》大結局,細思極恐,其實最大的boss是高秉燭:
1.高秉燭早知道歸藏鳳是奉禦郎武攸決。一直等武攸決犯下逆天謀反大罪,利用不良井破局,促成不良井救聖人之功,才能使得本是罪人之身,被視為草芥的不良人重見陽光。
2.有得有失,高秉燭本想憑藉東川王之義,武思月之情及救駕之功從而一騎絕塵,但只是他算漏了柳十郎,使得功績無法直達聖人,沒有結果。
3.東川王為李姓王又不能為高秉燭報功績
,武思月又是武姓,東川王更不能上報高秉燭之功奪武姓功績,尤其武思月還為此殞命。
4.高秉燭,手握燭臺高處,意為玩火,要恰到好處,不然傷手,不然燭滅,只有恰到好處才能一直前行。
結局,高秉燭立六扇門。
高秉燭太慘了!兄弟死了,另一兄弟背叛他,殺死兄弟的是紅顏知己,也死了。娘死了,愛人也死了。徹底的孤家寡人了。編劇就不見得男女主角在一起嗎?來個大團圓結局多好啊!我知道導演為什麼找黃軒演這角色了。因為他有種憂鬱氣質。
如果不告訴武思月,放糧時她就會在聖人身邊,到時怎麼離開那,大郎的意思就是你知道了配合我更好,不配合就給你關家裡比較安全。只是他太自信了,沒想到高已經懷疑他了,直接幹掉高也就成功了。
主角是高秉燭和武思月,女主死了,或者因為命運的原因男女主不能在一起,我踏馬懷疑原著被崔走召污染了,或者原著本身就有病。我懷著一百分的態度看。結果只有六七十分。劇情很好,結局,太不盡人意了。崔走召的小說主角都很慘,我基本都是哭著聽完的。這部電視劇我也是哭著看完的,37集高秉燭和武思月在不良井擁抱我發了一個彈幕說「這裡就是結局」,殊不知那裡確實是最完美的結局。
傻白甜無腦花癡柳七娘,冷酷無情抑鬱僵屍百里二郎,這對夫妻是這部劇的敗筆!嚴重拖了黃後腿。這裡面的壞人對親人都是真好,如果說百里弘毅舉報寬仁還歷經一番糾結,武思月就演的過于平淡了,她和哥哥的感情比百里一家更為深厚,完全沒演出來。
晉王 ,東川王 ,煥相這三個讓我大失所望呀 ,完全可以讓路人演呀 ,完全沒起到作用呀 。還有宮焉和白檀這兩個武功賊高的後期居然都沒起到作用 結尾的繁華盛世倒是點題了, 哎, 有好有壞吧!
整部電視都好(除了結局),劇情不完整,結局不好,結構不嚴謹,給予差評!一部大義滅親的垃圾劇,按照正常人的邏輯,怎麼會這樣編劇!這劇虎頭蛇尾,大量篇幅描繪春秋道,結果春秋道並沒有想象中的強大,幕後boss奉禦郎浮出水面以後也光速降智被抓[摳鼻]
我感覺還有第二部,啊曇沒找到,而且二郎說他還會回神都。結局馬馬虎虎的!最後一集有點倉促了,全靠敘說,起碼得打鬥一番,尤其想看高秉燭和宮嫣正面對決一次。
大結局最讓人欣慰的一點,就是不良人成功走出了不良井,活在神都的繁榮之下,高秉燭終其一生為之奮鬥的心願終于達成了。